欢迎访问云南西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871574
中文版
English
结构式查询
首 页
产 品
结构类型
全部
生物碱
黄酮
查尔酮
氧杂蒽酮
木脂素
香豆素
苯丙素
其它酚类
三萜
二萜
倍半萜
环烯醚萜
其它萜类
甾体
蒽醌
其它醌类
其它天然产物
药物杂质及中间体
生物活性
服 务
天然产物/中药化学对照品定制
有机小分子结构确证
植物/微生物全成分分离
药物杂质分离与纯化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与指认
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与开发
客 户
成 果
西力原创成果
西力修正结构论文
源于西力产品的客户论文
iLibrary 定制
联系我们
电子地图
投诉建议
首页
资 讯
媒体动态
西力动态
媒体动态
减肥、抗衰老、预防糖尿病……橄榄制品的神奇源自橄榄苦苷
2017-11-2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的研究发现,来自橄榄叶中的化合物橄榄苦苷(Oleuropein)在对抗糖尿病方面似乎能够起到独特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期刊Biochemistry上发表。胰岛素在人体内起着控制血糖浓度,调节代谢过程的作用。胰岛素分泌失衡会导致糖尿病发病,因此调节胰岛素分泌一直是治疗糖尿病的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新型天然小分子可抑制肝癌
2017-08-11
7月17日,《细胞》出版社和《柳叶刀》杂志联合支持的EBio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组的研究论文ANaturalCCR2AntagonistRelieves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mediatedImmunosuppressiontoProduceaTherape
《科学》——扁柏酚可替代机体转运蛋白发挥离子转运作用
2017-06-02
很多人都是喝着哈药集团各种补充钙、铁、锌的口服液长大的,这些金属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想必无需再强调,然而这些金属离子到底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恐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实际上,在人体内的细胞上有专门供各种离子进入的通道,所以喝那些口服液是有一定作用的。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
昆明植物所揭示吡啶环生物合成新机制
2016-10-28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有机体中的一类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其数量众多,结构复杂,大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由其开发的药物约占全部植物药的40%以上。有关生物碱的研究是目前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吡啶生物碱作为生物碱的一类,其中的吡啶环是其发挥药效活性的关键基团。前人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吡啶生物碱类天然产物中吡啶环的氮原子和碳原子来源于不同的氨
中国植物化学和现代药物研究的开拓者——赵承嘏先生
2016-05-05
赵承嘏,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他出生于中药世家,深知中草药是一个伟大宝库,毅然放弃有机合成的专长,决心以先进的实验技术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并为之奋斗了终生,他是中国应用科学方法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先驱者。2015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现代药物研究和植物化学创始人、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二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6-04-14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天然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环境胁迫特别是抵御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如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保健品胡萝卜素、甜味剂甜菊苷和罗汉果苷、昆虫拒食剂印楝素、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等)。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单萜(C10)、倍半萜(C15)、二
昆明植物所在免疫抑制活性杂二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6-01-05
1908年,意大利化学家Ciamician意外发现了第一个[2+2]光环化反应,即香芹酮(carvone)在阳光照射下生成了一个具有环丁烷片段的衍生物光香芹酮(carnovecamphor)。而在自然界中,科学家也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具有环丁烷片段的天然产物,包括对称和非对称的分子。[2+2]光化学反应作为一个最为有效的构建环丁烷衍生物的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昆明植物所孙汉董研究组发表“五味子三萜研究”更新综述
2015-12-10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为一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研究组对该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功能开展了近20余年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五味子降三萜(Schinortriterpenoids,SNTs)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丰富了五味子科三萜化学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领域所取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奖
2015-10-08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
孙汉董院士团队从五味子中发现抗HIV先导化合物
2015-09-02
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中药五味子,又被发现了重要的药用价值。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潜心研究五味子20多年,分离鉴定了425种新化合物,首次发现了一系列高氧化的、骨架重排、环系极其复杂的新颖“五味子降三萜”,并实现了其全合成,首次发现衍生物SJP-L-5具有强抗HIV活性,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HIV药物。
北京大学雷晓光课题组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5-07-03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一直以来是创新药物的主要源泉,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分子。目前超过50%的临床应用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因此针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天然产物的合成及生物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AinsliadimerA是从我国传统中草药大头兔耳风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具有非常复杂且独特新颖结构的倍半萜内酯二聚
中国科学家发现药用植物含有手足口病天敌
2015-05-18
肠道病毒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传统药用植物中含有强抑制手足口病病毒的“天敌”,这为抗EV71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这一研究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合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欧洲药物科学杂志》(EuropeanJournalof
1
2
3
4
联系客服
0871-65217109
工作日 8:30 - 17:30
陈先生(产品销售 )
李先生(产品销售)
刘女士(产品销售)
郑女士(产品销售)
姜先生(技术服务)